上班族都关心自己能挣多少钱,开到手里的工资数张嘴就来,可这个工资待遇是怎么组成的?各种工资中所扣除项的比例是如何计算的?恐怕能说清楚的就不多了。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9年的王女士,今年10月拿到手的工资是3836.26元。记者就以她为例,带领大家对工资待遇组成的来龙去脉一探究竟。
在采访有关部门后我们了解到,尽管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学校、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组成不尽相同,但要弄清工资待遇组成,都得首先分清两个概念: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
王女士所在事业单位应发工资的组成目前有6项,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提租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生活性津贴和工作性津贴。王女士工资单上这6项的数额分别为1390、666、589、415、1170和830,它们的总和5060元即为王女士的应发工资数。
实发工资
实发工资,是由应发工资按一定比例扣除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后的数额,即每个人开到手的工资。其中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是全国实行养老金并轨制后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加的项目。那么,这些扣除项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我们一一来看。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金,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生活性津贴和工作性津贴的总和按8%计提上缴。
以王女士为例,她的这5项工资待遇总和应为1390+666+415+1170+830=4471元,按8%计提后为357.68元,即她需要上缴的养老保险额度。
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是由上述5项工资待遇总和(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生活性津贴和工作性津贴)按4%计提上缴。
王女士应上缴的职业年金4471*4%=178.84元。
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职工个人名下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属于积累、专用账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个人应发工资的12%缴存到该账户中,另一部分是由单位补贴同等的数额存入该账户中。
王女士个人每月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为5060*12%=607元,那么她每个月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上应到账的额度应为1214元。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由上述5项工资待遇总和按2%计提上缴,存入个人名下的医保卡里。医疗保险的计算基数按当年年初第一个月的工资标准计算。
王女士今年1月份的工资条上的5项工资待遇总和为3491元,每月从她工资中计提存入个人医疗保险卡里的钱数应为3491*2%=69.82元。
医疗保险还有一部分由单位承担,具体额度按年龄确定比例:在职、45周岁以下,按1%计提打入职工的医保卡中;在职、45周岁以上,按1.2%计提打入职工的医保卡中;已退休职工个人不再扣医疗保险,由单位统一承担,按3.3%计提打入职工的医保卡中。
王女士系在职职工,年龄在45周岁以下,因此,单位每月为她缴存的医疗保险额度为3491*1%=34.91元。她的医保卡每月应打入的钱数为69.82+34.91=104.73元。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该项计算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参考税务部门提供的工资个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附表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1500元3%0
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
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555
下略
根据上表及公式,首先来判断王女士是否需要缴纳个税。她的应发工资为5060元,减去需个人缴付的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项扣除款,即5060-357.68-178.84-607-69.82=3846.66。该数字在扣除数3500元以上,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应纳税的部分3846.66-3500=346.66不超过1500元,对应表中的税率是3%,速算扣除数为0。具体税额为346.66*3%=10.40元。
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明确王女士的实发工资数额是怎么来的了。应发工资数减去5个扣除项总数,即5060-(357.68+178.84+607+69.82+10.40)=3836.26元。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我们每年还要集中扣发一次失业保险和大病救助。失业保险以个人全年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生活性津贴和工作性津贴总和为基数,今年按0.5%计提上缴。王女士一年的失业保险是(1390+666+415+1170+830)*12*0.5%=268.26元。在职、退休人员的大病救助每人每年需缴纳48元。
南充人才网受权发布或转载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职场资讯,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求职者,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认同或代表其观点和立场,认同其所述皆为事实!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敬请及时联系删除!